锻造“基金”工具 破解国企难题

    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大讨论”和“十大战略问题研究”,深化国企改革,应在设立“产业基金”上做文章,加快战略问题研究成果落地,助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跳出传统模式 着力金融引导

    按照“1+N”顶层模式和市国企改革文件精神,新一轮国企改革高潮即将来临。改革最终目标是提升企业产业链、价值链生态位置。据统计,101家央企有一半把金融投资和服务列入业务板块。地方成立金控,实现金融功能,需要银行、保险等金融牌照,难度大、时间长,通过基金手段完成金融功能较便捷、易操作。从统计数据看,2016年,我市国有资产总额634.6亿元,所有者权益321.4亿元,利润23.7亿元,国有资产收益率4.14%,净资产收益率7.83%,和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7%—7.5%相差3个点。数据表明,我市国有资产运用效率有待提高,整体负债结构需要调整优化。从资产与债务合理配置的角度看,国企改革应将资本运营与产业基金结合起来,产业为主、金融为辅,把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转轨到以虚辅实方向上,推动转型升级,是更为务实的改革之路。

    创新基金模式 打通连接瓶颈

    基金管理队伍要具备金融、资本、产业、技术、管理、财务、市场等复合专业技术和企业实战能力。目前,我市产业基金处于起步阶段,应借鉴各类基金发展经验,立足实际,以我为主,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依托市属大型企业管理,承担基金管理和集团资本运营双重职能,在发挥产业基金募集、投资、管理、退出业务功能中把产业发展和金融工具有机融合成一体,同步实现集团产业板块调整和产业链优化。

    多措募集资金 引流汇成合力

    产业基金募集须三措并举:一是归集财政预算内投资、中央和地方各类专项建设基金及其它财政性资金,以1∶3比例吸引金融、投资机构参与,设立政府母基金。二是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抓手,变资产为资本,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整合聚集企业资金。三是通过信托、债券、引进财务投资者等途径筹集资金。当前,除设立政府母基金外,重点要把我市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应用金融结构化方式转变为投资资本,带动引导各类型资金进入基金盘子,以合适方式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国企股权、与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长期基准利率资金、在金融市场发行公募债、引进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等多种资本运作形式,形成政府投母基金、企业投产业基金双轮滚动循环合力。

    围绕新定位 用活新工具

    发展和优化国有资本在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产业基金要重点围绕煤炭化工、生产性服务业、城市经济社会功能完善升级三个主要方向发力。投资原则是主导产业链条化、煤化产能扩大化、基础产品精细化、销售市场网络化、城市服务高端化。

    围绕能化共轨产业链,把能量有效梯级利用和物质节能环保生产集成统一,在价值链关键领域推动技术创新。扩大优势产品生产能力,抢占市场份额。

    从传统贸易向商品交易转型,发挥榆林煤炭交易市场平台功能,推动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供应链金融,依靠4亿吨资源产品流通量,打通交易、金融、物流在制度、信息、管理环节障碍,跨界整合,形成大规模能源物流产业,逐步把大宗商品交易和物流服务网络向周边省市拓展。

    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品质,国企带头参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旅游产业,规划实施一批在区域内有补短板、调结构功能的高端社会项目,联合国内知名教育集团在榆林建设高水平完全学校,引进国内一流三甲医院在榆林建立诊疗中心,组建联合医疗体,抓住陕西一号沿黄公路贯通机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自然风情资源,补齐旅游业发展短板,提升城市水、电、暖、气服务功能和水平,以各类产业化项目落地建设为标志发挥基金带动作用,使国有企业从单一生产型、贸易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为综合投资型、平台型现代企业。

    培养本土基因 突破管理障碍

    近年来,许多外来基金管理公司纷纷到我市拓展业务,主要优势是募资渠道通畅、资金管理规范,控制风险严格;劣势是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榆林产业链内在“基因”,对投资企业缺乏深度管控手段及措施,一线城市金融人才不能长期扎根服务。根据我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意见》,建设产业基金要发挥市外基金管理优势,培养和带动本市金融人才,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资产平台国有独资、资本平台混合所有,管理平台人尽其才,形成企业集团管资产、产业基金管资本、市场人才管企业的三条独立业务线。同时,资产、资本、人才以合约形式连接成整体,最终突破各类人才进入企业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类创新资源在基金平台奔腾涌流。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